margin: 0 auto;
line-height:180%;"> HJ 495-2009 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种水体包括底部沉积物和污泥的采样的质量控制、质量表征、采样技术要求、污染物鉴别采样方案的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水体包括底部沉积物和污泥的采样方案设计。 2采样目标的确定 采样和检验的主要目的是测定其有关的物理、化学、生物和放射性参数。在表征水体、底部沉积物和污泥的质量时,要采取必要措施,预防样品在采集和分析的间隔内发生变化。确定采样地点、采样时机、采样频率、采样持续时间、样品处理和分析的要求时主要取决于采样目标。 采样目标可区分为以下三种: (1)质量控制检测 需要进行短期过程的校正时由管理部门决定。 (2)质量特性检测 用于表明质量,多数情况作为研究项目的组成部分,以达到长期质量控制目的或指出发展趋势。 (3)污染源的鉴别 采样方案的目标可由质量特性检测变为质量控制检测,比如,当硝酸盐浓度接近限值时需要提高采样频率,这样就可由较长时期的质量表征变为短期的质量控制方案。 为研究水体中物理或化学参数的浓度水平、负荷分布及生物种类,通常把这些参数变化的研究与时间、流量、工厂工艺、气候条件因素等结合考虑。具体的研究内容及采样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a)测定水对某种用途的适用性。如检验井水能否用作冷却、锅炉给水、工艺用水或者饮用水。 b)研究排放污染物(包括偶然泄漏)对受纳水体的影响。排放污染物除了增加污染负荷外,还导致其他反应,如化学沉淀或产生气体等。 c)评价水、污水、工业废水处理厂的性能和管理。如评价进入废水处理厂负荷的波动和长期的变化;测定处理过程各阶段的处理效率,提供净化后水的质量数据,控制使用净水剂的浓度;控制那些可能损害企业构筑物或设备的物质等。 d)研究河口淡水径流和海水对河口环境的影响,提供混合类型及因潮汐和淡水流动的变化引起咸淡分层情况的资料。 e)测定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损失。这些资料对评定全厂物料衡算、测量废水排放量都是需要的。 f)测定锅炉水、蒸汽冷凝水和其他回水的质量。对这些水是否能用于预定目的可行性做出评价。 g)调节工业冷却水系统的运行操作,使水得到最佳利用,与此同时,尽量减少锅垢,把腐蚀降低 到最低限度。 h)研究大气污染物对雨水质量的影响。它为研究空气质量提供有价值的资料,还可以指出有些问题是否会发生,如暴露的电触点是否会出问题。 i)评价地面物质输入对水质的影响。这些物质或来自自然环境,或来自人工合成(如化肥、农药等)。 j)评价底部沉积物的积集和释放对水体中或底部沉积物中水生生物的影响。 k)研究河流调节,不同河流间河水的相互转移对天然水道的影响。如在河水调节期间各种不同质量水体的比例在不断发生变化,导致河水质量波动。
更多标准内容点击以下链接获取标准全文: 下载地址:《HJ 495-2009 水质 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 |